老龄工作模式新亮点多 绵阳经验全国推广
省老龄委第二检查组来绵对“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四川省“敬老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估检查。记者获悉,我市目前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共1138个,为全市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累计50万人次。
检查组通过深入基层养老机构实地检查、查阅相关资料、听取工作汇报等形式,对我市社会养老服务、社会养老保障、老龄产业发展、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截至2017年底,我市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4.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4%。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16.7%)、全省(21%)平均水平。预测到2020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34万人,占比将达23.5%左右。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老龄工作作为全市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式,取得了积极实效。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三个应对”“五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和《“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安排部署,大力推动全面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和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两项试点”工作,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养老敬老孝老的社会环境等,推动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取得了进展。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建设,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65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2个、床位34099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30张;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共1138个,为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累计50万人次。全市共有各级老年大学106所,在校学员4万余人,40余万老年人以不同形式参加了老年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共有登记备案的基层老年协会3624个(县市级38个、乡级363个、村社级3223个),社区老年协会建会率为100%,农村老年协会建会率88%,会员41.57万人,有力促进了全市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五有”工作。
我市“全面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新模式等特色亮点工作,得到了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委的高度评价并要求向全国推广。我市全面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和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两项试点工作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全市有8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4个县(市、区)被省政府命名表彰为“敬老模范县”、一个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全国老年维权先进集体,7人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调研组对我市全面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点、“12349”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安州区省级敬老模范区创建等工作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对下步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