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政策宣传专栏
我市积极应对老龄化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探索新模式,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以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为契机,探索4223工作推进模式,即制定四张工作清单(适老化改造清单、智能化改造清单、居家上门服务清单、项目验收清单);做好两个服务评估(居家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人服务满意度评估);拓展两类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机构);抓好三项工作保障(平台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推进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总投资3540.3万元,完成家庭养老床位2760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5.6万人次,服务时长40.5万小时。
建设新阵地,夯实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近三年,共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68亿元,新建机构5个,适老化改造48个。印发《绵阳市配套社区办公服务与养老服务设施合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五条措施的通知》,明确新建和旧城改造居住建设项目,按照每百户配置6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配套建设合用房。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目前全市已有88家公办养老机构实现公建民营。
搭建新平台,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安全。全省率先建立留守老年人安全巡访信息化平台,探索开展“一镇一专员、一村一专干”安全巡访,落实留守老年人安全巡访制度,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巡访模式,汇聚线上线下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为养老服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助力全市养老服务发展。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