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养老服务 共同守护“夕阳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2022年10月4日,是我国第十个老年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聚焦老年人群实际需求,聚力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破难题、补短板、提标准、重规范、强责任,全市养老服务保障制度日益健全、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工作更加扎实、敬老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确保老有所依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绵阳市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绵府办发[2020]40号)以及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同时,我市将养老服务规划纳入了全市十四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并委托专业机构科学编制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确定了6个主题28项发展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市级有关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在设施规划建设、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以及居家养老、质量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配套文件。
建立了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2021年全市享受高龄津贴15.81万余人,共计发放资金6442.81万余元。这些政策有力指导、支撑和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居家社区养老实现老有所乐
2021年,绵阳市被财政部、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市,根据试点要求,我市已建成2389张家庭养老床位,为符合条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达9.3万余人次,服务时长达26.58余小时。出台了《关于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绵民办〔2021〕69号),对家庭适老化标准进行了明确。
▪ 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全市8.25万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受益。2022年,举办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为居家老人照护提供了专业指导。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对日间照料中心实行等次评定,对AB两个等次每年分别给予3万、2万元运营补贴,近三年已补助资金317.94万元。
▪ 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发展有了新气象,以常青藤、德善等规模化、连锁化的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已在绵阳落地生根,全市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达100余家,努力打造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 老年助餐点
加强机构养老 保障老有所养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共投入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671亿元。
截止2022年9月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260家,总床位31654张。其中公办社会福利机构19家,床位4199张;农村敬老院192所,床位18653张,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民办社会福利机构49家,床位8802张。
▪ 北川老年养护院
不断推进民办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巩固提升九九佳园、善行桃源等养老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全力支持天添、朝方、龙轩等养老新秀崛起,引进锦欣等国内知名连锁养老机构落户绵阳。
▪ 绵阳市中心社会福利院多功能活动室
印发了《关于做好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补贴工作的通知》(绵民办〔2021〕68号),有效鼓励和扶持了民间资本兴办和运营养老机构,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80%以上的养老机构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家标准。
完善农村养老 实现老有所安
稳步推进涉改乡镇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工作,目前全市已有88家农村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出台了《绵阳市民政局关于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安全巡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绵阳市民政局绵阳市农村留守老年人安全巡访制度(试行)的通知》,先后共列支105万元,探索开展“一镇一专员、一村一专干”安全巡访模式,建立了农村留守老人巡访制度。
▪ 江油市战旗养护楼
目前,全市共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2个,养老服务站68个,养老服务点241个,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初见成效。
▪ 农村留守老人安全巡访信息系统
推进医养结合 确保老有所医
与卫健部门加强联动,支持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全市医养结合机构33家(养办医6家,医办养19家,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8家),其中政府办17家,社会办4家,个人办12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5132张。
▪ 安州区福寿居医养结合中心
全市二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中已有31家开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42.47%。江油市老年病医院、绵阳顾连老年病医院成功评选全国老年友善医院。江油市老年病医院医养结合工作经验被国家卫健委发文推广。“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的医养互融共生格局初步形成。
▪ 江油市老年病医院开展养生足浴
提升专业水平 倡导老有所为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目前共建有8个老年大学,每年共收7319名学员。
▪ 老年大学教学
连续开展四届“最美老人”、“孝亲敬老楷模”、“优秀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不断提倡孝老爱亲。积极推进老年志愿服务队建设,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和持续发展。
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初步建立了以专业养老护理员为骨干,社工、志愿者为补充的养老服务队伍。市民政局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四川幼专、四川民政干部学校、绵阳市中心医院达成合作,从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养老服务业。全市已有9所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 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
近三年来,全市已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养老机构护理员达1481人。